购物吧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今日推荐

我看今日头条:既然干的是新闻客户端的事就该有担当

作者:habao 来源:未知 日期:2017-10-22 18:06:55 人气: 标签:每日头条新闻
导读:二营长,把的意大利……面拿出来给友军尝尝。今天看到一篇神文《三评人民网:今日头条不是这么骂的》,先看到标题的时候嗤之以鼻,“哟,来洗地啦”,再往下看则…

  二营长,把的意大利……面拿出来给友军尝尝。今天看到一篇神文《三评人民网:今日头条不是这么骂的》,先看到标题的时候嗤之以鼻,“哟,来洗地啦”,再往下看则恍然大悟,原来作者这是深藏的高级黑。

  人民网毕竟是严肃的官媒,还在苦口婆心、口干舌燥地教今日头条怎么做个新闻,不像这作者一眼就看穿了今日头条的产品本质。今日头条本来就没把自己归为新闻客户端,想尽办法获取更多用户基数和使用时间,并以及卖广告才是第一要事。

  说起来不好意思,其实我也用过今日头条。当初听说这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精准推荐内容的新产品,所以作为人,认认真真下载和注册,打算体验和学习一下新技术如何改变新闻产品。但这第一印象实在不怎样。

  凡事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今日头条是根据用户兴趣来推送新闻的,因此推送给我的内容是我阅读兴趣的直接体现。所以从推荐的内容反推,我肯定是个低俗的人。又或许,这只是今日头条的冷启动预判算法,先用一些此类内容来吸引大多数用户。

  数天之后,我发现自己的今日头条页面还是着此类内容,对比搜狐、网易、新浪和腾讯客户端,今日头条的耸人听闻、骗取流量的地摊内容明显要高出很多。或许自己的兴趣过于低俗,继续在今日头条恐怕难以自制,只能默默地卸载了今日头条。

  不开玩笑,话说正题。今日头条算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的丛林现象——存在即合理,低俗却繁荣。从2012年到2017年,这家公司一边是挥之不去的低俗争议和侵权诉讼,一边却是用户基数和公司估值的高速增长。很显然,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推动力。

  我赞成那篇作者的观点,“从内容属性上说,今日头条与上世纪90年代列车乘务员兜售的“火车”没什么本质区别。” 借用新闻学的定义,今日头条实际上是庸俗的移动互联网整合版,更是多次遭到国家网络监管机构的整治和调查。

  什么是庸俗?用极度夸张的标题和虚假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,报道内容通常包括娱乐、社会新闻、两性关系等等。这种庸俗内容的流行,背后既有在经营压力下片面追求流量,也有社会普通娱乐的现状。

  今日头条过去五年的增长过程中,从未摆脱过低俗的影子。只要能带来新用户,留住老用户,或许他们也不会想改变这个标签。或许,这也是今日头条数次反低俗却无法带来根本变化的原因。

  不过,今日头条到底是什么产品?对于这个问题,我有一些不同意见。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产品定位,也关系到应尽责任。今日头条的官网是这样阐述的,“这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,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、个性化信息,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”。

  从这段介绍来看,今日头条似乎定位于类似百度那样的资讯引擎产品。其创始人张一鸣也多次明确否认今日头条是新闻客户端。

  不过,从产品的真正使用体验来看,用户每天上今日头条,并不是带着自己的明确问题去搜索和获得答案(这是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典型使用场景),而是等待今日头条基于自己兴趣推荐各种新闻、博客、视频、问答进行内容消费,这是新闻客户端的典型特征。

  此外,今日头条的营收来源,也是通过信息流广告,而非搜索广告来实现。因此,无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盈利模式来看,今日头条都是一款内容整合分发平台,是用户的一个移动阅读工具,是一款新闻客户端。

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并不是今日头条的专利。实际上,这些前沿技术正在成为互联网的基础技术,支持着未来几乎所有的网络产品,其中当然也包括新闻客户端。美国的几大移动阅读应用,无论是Apple News、Flipboard还是Play Newsstand,都加入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推荐技术,但他们的定位依然还是新闻资讯产品。

  那么为什么一个明显的移动阅读应用,一个靠信息流广告(非搜索)牟利的内容平台,却要把自己伪装为一个信息引擎?这让我想到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十多年前曾经说过的话,如果把谷歌定位成搜索引擎公司,那么谷歌的市场份额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反垄断监管压力;但如果把谷歌定位成一家广告公司,那么谷歌的营收相对于全球广告市场根本不算什么。

  简单的说,今日头条更像是打着推荐引擎的,运营着一款新闻客户端的产品。靠着定位于“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,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”,今日头条在推卸自己实际作为一款新闻客户端产品的承担责任。

  那怎样才是一家有担当的新闻客户端?至少有两个条件是必须的,即拥有授权的内容,拥有职业的新闻素养。而这两个正是今日头条的致命软肋。

  新闻客户端并不兴趣算法,新闻客户端同样需要数据挖掘,但提供的内容必须是拥有授权的转载、原创或PGC专业生产内容,而绝不是今日头条这样简单的内容搬运。

  遗憾的是,从一开始,今日头条就从未摆脱过搬运内容的争议,遭受过南方日报、搜狐、腾讯、微博、凤凰等传统和网络的侵权诉讼,几乎成为的众矢之的。哪怕是创办五年之后逐步步入成熟期的现在,今日头条依然摆脱不了侵权的污名。

  再换个角度,一个“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,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”会斥巨资来购买内容,引进自吗?这显然是新闻平台的业务。那么,今日头条到底是不是新闻客户端?该不该像其他新闻客户端一样,遵守网络乃至资讯整合平台应承担的责任?

  看完了人民网的连续三篇关于今日头条的评论文章,至少有一点我很赞同:算法技术不该是低俗内容的挡箭牌。新闻平台的运营者应该拥有责任感,通过专业的编辑团队,向读者提供基本的“该看什么”的引导。

  这也是主流的传统和网络最基本的素质。无论一家科技公司拥有多么领先的技术和算法,他们的产品都必须遵守最基本的运营和竞争准则,而不该借着技术的,为自己不遵守游戏规则来。即便是纯靠算法的Flipboard或是Prismatic,也对自己的内容和推荐有着严格的控制。

  对于互联网的低俗和虚假内容,痛下决心整治是行业共同的责任。在去年美国期间,Facebook出现了大量事实的内容,这些内容来源的网站大多来自东欧小国,依靠假新闻骗取流量来进行广告分成。针对这一问题,Facebook和谷歌都已经积极采取对策,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辨别与,并改变单纯依靠流量分成广告的机制,彻底断绝假新闻网站的作案动机。

  最后聊一下我现在最常用的Apple News,就当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借鉴方向。Apple News是苹果在2015年年中推出的新闻聚合应用,也是此前的Newsstand聚合应用的升级版。Apple News的内容完全来自于主要的合作伙伴,并且也是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智能推荐。(为什么要说也呢?)

  更为重要的是,苹果从一开始就组建了编辑团队,强调新闻编辑的重要性是在算法之上。这支编辑团队几乎完全由至少五年经验的资深人组成,他们的职责是帮助用户找到关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最好最及时报道,根据他们的专业领域管理编辑特定领域的内容。今年5月,苹果更是从《纽约》挖来了资深编辑劳伦·科恩(Lauren Kern)担任Apple News的主编。

  按照最近的报道,今日头条今年8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,估值达到200亿美元。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领域,这已经是中等巨头的体量。很遗憾,对一家如此庞大规模的资讯服务平台,还需要来普及一些最基本的操守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人民网这次的“三评”是最令人信服的。

  新浪科技驻硅谷记者。外号猫叔,转业老兵,干过官媒外媒网媒,报道科技与创业趋势。个人微信号:猫叔在硅谷(leo77zheng)

  监管日趋收紧,校园贷风波不断,接入支付宝、收获超级流量的同时,巨大风险如影随形,距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趣店,仍尴尬重重。详细

  只期望易到能够用心处理好司机提现、用户退款、员工股权的问题,否则就成了自己厌恶的乐视的模样了。详细

  至于自主创业,坦言:“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没有金刚钻,就不要去揽瓷器活儿。”详细

  推荐:

  

关键词:每日头条新闻
下一篇:没有资料
共有: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
发表评论
姓 名: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