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吧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购物黑名单

如何看待云莱坞App新上线的“黑名单”功能?

作者:habao 来源:未知 日期:2018-5-14 3:46:17 人气: 标签:云黑名单买家在哪看
导读:“黑名单”一词直译于国外剧本交易平台“BlackList”,其基本的功能已由@大圣@王小桔二位答友做了科普,在此我就不再赘述。唯一想吐槽一下的就是翻译的方式。“黑…

  “黑名单”一词直译于国外剧本交易平台“Black List”,其基本的功能已由@大圣 @王小桔 二位答友做了科普,在此我就不再赘述。

  唯一想吐槽一下的就是翻译的方式。“黑名单”一词在中文中似乎早已有了约定俗成的意思,如此直译的话,难免会产生歧义。所以对于这一点,云莱坞应该做一些以诠释概念为目的的宣传推广,以使这个也许是无心为之的直译起到剑走偏锋的奇效。

  插一嘴:红茶的英文,我记得好像是“Black Tea”,所以“Black List”也应该按规律翻译成“红名单”或“红榜”,甚至“金榜”都行。不过云莱坞这种不按套出牌的做法,我喜欢,不过话说回来,对于“黑名单”这个概念,最好还是要进行一下有炸点的包装和宣传。

  以云莱坞创始人吴又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,作为出版行业老炮儿的他肯定是十分清楚地看到了剧本(文学)作品影视改编版权领域的这一片尚待开发的荒地。

  但万事都是有着普遍规律的,云莱坞从举办各类大规模的征稿和比赛,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在整个行业,或者说是在广义的编剧和写作者群体,以及影视制作商之中厉兵秣马宣示主权。正如云莱坞官网所宣:云莱坞已聚集10000+实力作家编剧,500+版权机构,30+动漫平台。这个数字看上去已经不小了,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组数据背后的潜在力量,中国有多少写作人口,多少地下团队,这是个永远无法准确估量的数字,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,这些尚未浮出水面的群体,正是使云莱坞这组数据不断上涨的永不枯竭的能源。

  作为国内第一个站出来大张旗鼓搞版权交易平台的云莱坞(应该是第一个吧),势必会成为行业领域内的引领者,平台发展得越壮大,这种引领着效应就越明显,影响力就越大,直到成为这个行业的独角兽。其实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型的平台,我本人不希望出现太多实力强劲,甚至与云莱坞分庭抗礼的竞品平台,因为那样的话势必会导致行业资源的割裂,这种局面无论对于写作者一方还是版权机构一方,都会造成资源信息双向流通渠道的窄化甚至不畅。

  如果让我给云莱坞进行归类的话,我可能会把它和大众点评、京东、淘宝这些电商平台划归到一类中去。云莱坞是干嘛的?说白了,就是写作者有了作品找个地方卖,影视机构想拍片了找个地方买作品。从本质上来说,就是将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一起,构建起一条能够方便彼此进而互通有无的渠道,或者可以说,云莱坞就是版权领域的O2O平台。

  那么,从推出黑名单这一动作,不难看出云莱坞是意在向产业链的上游迈出一步,以现有的作品资源作为依托,筛选出影视改编可能性更高的优质作品进入“黑名单”,通过把控生产源头,确保平台交易的效率和质量。

  不由再想得远一些,以创始人吴又个人的社会资源,我不排除未来云莱坞这个平台会有向产业链下游进军的可能性。道理很浅显,只有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闭环,掌控了这个闭环的全部环节,这个平台才能够变得更加无懈可击,才能够在行业里活得更久,走得更远。

  云莱坞还是个年轻的平台,“黑名单”也还是个新鲜的概念。通过这个渠道和方式所成功交易的剧作品,目前来看应该尚且为数不多。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整个行业领域的认可,云莱坞必须要拿出足以证明自身的东西,这个东西是什么?很简单,就是那么几部人气高、口碑好、广、更新快的影视作品,而无论是网大还是院线。

  当然,如果有这样的好作品问世的话,和云莱坞平台会产生一个双向背书的良性效应。影片会说:“看,我来自牛逼的云莱坞。”云莱坞也会说:“看,这部牛逼片是从我们这诞生的。”别忘了,无论是荧幕前还是屏幕前,都坐着不知道有几千几万的潜在剧作者和影视机构从业者呢,他们可不是都清楚云莱坞是怎么一回事。

  

下一篇:没有资料
共有: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
发表评论
姓 名:
验证码: